约3600字。诗 歌 教 学 方 法 浅 谈
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加强,代表了语文教学文学性特征加强的趋势。
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将古诗教化难为易呢?
一、结合背景,挖掘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因此,要了解一些诗歌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以及与诗有关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要知晓不同作家由于社会地位不同,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不同,作品风格也会不同;另外,同一作家因人生道路的曲折变化,作品前后期风格也会变化。我们如果了解了这些情况,读诗时与之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知人论世”,那么把握作者情感主调,深挖主旨也就不是难事了。
例:阅读下列一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古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酒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该诗的作者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边塞诗,或是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对开边,反映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往往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联系该诗的第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的浓郁而缠绵的乡愁,扣住这一点,答案即可组织为: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另外,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例::阅读下列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能。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
王安石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