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0字。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作者:山东省济宁市第九中学 杨冬梅
Email:ydm-720425@126.com
一.导入
播放《梁祝》
“犹忆当年一相逢,万世此心与君同,雪月化作蝴蝶去,人间比翼笑春风。”
谁能告诉老师刚才那首凄婉动人的乐曲是根据什么故事创作的吗?
这是一个在中国已经传唱了上千年的爱情悲剧,就像西方的《罗米欧与朱利叶》一样,经典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自古以来,无数的诗人、作家咏叹过这个古老又永远常新的主题——爱情!
歌德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上次续写故事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构思的是爱情故事,在座的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我问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诚实的回答?你们有没有好奇或者困惑过到底什么是爱情?
想过又问过父母的同学请举手
如果你拿 爱情这个问题问自己的父母,你觉得可能得到的答案会是什么?
无论父母怎么回避,老师怎样担心
其实不仅是你们对什么是爱情有些困惑,还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也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讲述爱情的?又是怎样界定爱情的?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
1.当14岁的女儿提出问题的时候,“我”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了吗?,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2.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