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br>
山东省平邑县第一中学 菅广凯<br>
邮编:273300 电话区号:0539<br>
一、基础巩固题<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r>
A.栖身 收讫 休憩 锲而不舍 B.内疚 马厩 灵柩 咎由自取<br>
C.险峻 骏马 竣工 怙恶不悛 D.累赘 累积 连累 危如累卵<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br>
A.一张一驰 走投无路 不堪回首 辗转反侧<br>
B.无影无踪 逃之夭夭 丧心病狂 跋山涉水<br>
C.哗众取宠 怨天忧人 悠然自得 自顾不暇<br>
D.自明得意 无可厚非 扑朔迷离 荒诞不经<br>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r>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人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br>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br>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范畴。<br>
D.小男孩吃力的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br>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r>
我们将这些论著中所阐述的一系列 的教育思想贯穿起来,就可以 现代世界教育思想观念 的 。<br>
A.精深 洞悉 变化 轨迹<br>
B.精辟 洞察 演变 进程<br>
C.精深 洞察 变化 进程<br>
D.精辟 洞悉 演变 轨迹<br>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r>
A.这句话点燃了他重读《庄子》的兴趣,回家后,孰料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br>
B.宋人多数不懂诗要用形象思维,所以宋诗读起来总觉得味同嚼蜡。<br>
C.孙悟空的胜利总是大快人心,正是辛辣的挖苦和讽刺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br>
D.文学鉴赏课上,张教授广征博引,振振有词,听众暗暗为之叫绝。<br>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r>
A.中国电影非常像换季的美人,急于抢占时髦之先,换妆改颜,于是,难免陷入不顾自身条件强行起飞而遭到观众白眼的尴尬。<br>
B.这位英雄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br>
C.该嫌疑犯曾经利用职权,先后将集体企业的10辆小汽车分别送给某书记和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br>
D.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诗文书画都有杰出的成就,他还十分酷爱音乐,会演奏筝、笛、琵琶、古筝等。<br>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br>
友谊,是个闪闪发光、美丽动人的字眼, ? ?<br>
? ?古今中外,友谊的赞歌汇成一条河,绵延不绝。<br>
①谁不知道钟子期死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br>
②谁不会唱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br>
③谁不需要友谊?<br>
④谁不歌颂友谊?<br>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br>
<br>
二、强化提高题<br>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br>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br>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