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3800字。
广州市 113 中学 张晓若
季氏将伐颛臾
课前预习
1、《论语》这部书是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_______时代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及其_______言行的书,全书共_______篇;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的道理等方面。宋代朱熹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编为“四书”。
2、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并解释其中的单音词。
①季氏将伐颛臾( ) ②虎兕( )出于柙( ) ③龟玉毁于椟( )
3、下边一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 颠簸 辅助 B、危害 仆倒 辅助
C、不稳定 仆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不稳定 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4、下边加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 相夫子(辅佐)
B、远人不服不能来也(远处的人;使……来) 社稷(国家)
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 萧墙之内(宫门照壁)
D、尔言过矣(过分) 尔是过与(责备)
课堂练习及能力训练
1、分别从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线词中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① )(② )
①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与
D、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②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2、下面几句话,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一句中的“见”是“谒见”的意思。
B、“无乃……与”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无乃尔是过与”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C、“何以伐为”中的“为”是语气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这句话有省略成分,“以为”应该是“以之为”。
3、背诵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分三段,都是孔子针对弟子冉有的话所发的议论。从中可感觉出孔子当时是( )
A、观点明确,态度温和,语言中庸 B、观点鲜明,情绪激昂,语言雄辩
C、观点含蓄,态度稳重,语言温和 D、观点鲜明,态度温和,语言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