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13 17: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 感 目 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
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 展 目 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
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资源】中国教育网站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教学方略】
教学内容:
1、了解小说的背景
  2、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
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   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
(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这说明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板书:小说)
(3)本文作者是谁?
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板书作者:都德)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
注音:哽(   ) 赚(   ) 踱(   ) 捂(   )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解释: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