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0字。
24.《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甘肃兰州 金玉成
【教学目标】
1、了解龚自珍的生平及其中国晚清时代的思想地位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基本手法。
3、学习本文句式的使用和动词
【教学重点】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言词语“夭”“病”“泣”“顺”“以”“之”“其”。
3、理解句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采取学生自学的形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1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
二、写作背景简介。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四十八岁时),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三、课文整体理解
1、大声朗读一遍,解决读音问题:
龙(lóng)蟠(pán) 邓(dèng)尉(wèi) 欹(qī) 诏(zhào) 斫(zhuó) 夭(yāo) 孤(gū)癖(pǐ) 鬻(yù)梅(méi)
稚(zhì)枝(zhī) 遏(è) 棕(zōng)缚(fù) 诟(gòu) 贮(zhù)
2、板书下列图示,要求集体讨论,从课文内找出原句。
四、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1、虚词
之:
江宁之龙蟠:的,助词
苏州之邓尉:的,助词
杭州之西溪:的,助词
天下之梅:的,助词
天下之民:的,助词
梅之欹之疏之曲:主谓之间,助词
求钱之民:的,助词
江浙之梅皆病:的,助词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主谓之间,助词
泣之三日:代词,它
乃誓疗之:代词,它
纵之顺之:代词,它
复之全之:代词,它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代词,它
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助词
穷予生之光阴:的,助词
以:
以曲为美:介词,把
以欹为美:介词,把
以疏为美:介词,把
以绳天下之梅:连词,来
以使天下之民:介词,凭借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介词,把;连词,来
能以其智力为:介词,凭借
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介词,把
以求重价:连词,来
以五年为期:介词,把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连词,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连词,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连词,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