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
《兵车行》教案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陈霞
一、导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索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简介背景
(一)出示杜甫在长安十年所写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关诗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首诗。
1.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总结:(统治者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二)资料链接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这就是《兵车行》的写作背景,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兵车行》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三、课文诵读:
1.听录音。(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从朗诵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2.这是一首歌行体诗,长于叙事,寓情于事,且多含感叹之意,那么这篇课文叙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诵课文。
3.齐读课文。
四、文意理解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那么这首
诗为我们描写了什么内容?又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