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美读欣赏的两种教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26 17:06: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50个字。
《在山的那边》美读欣赏的两种教法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第四中学  李国强  邮编434000  邮箱:ssszlgq@163.com 电话 13986681571
   
“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是从课型的角度设计朗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实践形式,引领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美化了课堂教学手法,简化了课堂教学环节,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既活跃课堂和调动学习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
    《在山的那一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一首新诗。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新课标要求,我采用了“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 进行了如下两种教学尝试。
教法一
教学步骤如下:
一、导入:1.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梦想。梦想让我们不懈追求,梦想使我们不畏艰难险阻。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当他每天面对无言的群山时,他的梦想是什么呢?他又是如何追寻自己的梦想呢?今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大海的呼唤。
——投影:《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2.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
——投影: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二、美读: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朗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用“轻声述说”的方式朗读诗的第一节。
3.用“自我安慰”的方式朗读诗的第一节。
4.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朗读诗的第二节。
5.用“青春宣言”的方式诵读诗的第二节。
6.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
7.全班同学共同设计朗读方案,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三、联读:将主题上、或内容上、或语言表达上、或写作技巧上具有共同特点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
    1.联读韩东《山民》,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比较诗歌中不同的形象。
思考:
①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三个主要形象?(山民、山、海)
②在这两首诗中,“山民”和“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梦想相同吗?(都生活在穷山沟沟里。都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