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4张。附带教案。
精品课件。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图文并茂。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 付小锋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事先播放《梁祝》flash影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什么会千古传诵?
是因为它们演绎的是轰轰烈烈的催人泪下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能让读者感动,同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故事。
二、 简介有关文学常识(幻灯片4、5)
A. 汉乐府及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B.《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宋代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中,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三、 朗读欣赏(幻灯片6)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习诗前小序,概括其内容
明确:小序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的缘由。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第2节) 开端: 兰芝被遣
第二部分(3~12节) 发展: 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13~21节) 再发展: 兰芝抗婚
第四部分(22~31节) 高潮: 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第32节) 尾声: 告诫后人
3.学生思考: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4.研读“开端”部分
A.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B.引导学生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