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道题,约13480字,现代文阅读设有必考和选考试题。
200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分五部分,共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6小题,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徘徊huái 窥探guī 冠冕堂皇guān 刻不容缓huǎn
B.赝品yàn 荒谬miù 风驰电掣chè 风声鹤唳lèi
C.慰藉jiè 濒临bīn 如火如荼tú 犬牙差互cī
D.针砭biān 省悟xǐng 蹉跎岁月cuō 垂涎三尺y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这一事件,新华社受权发表了严正的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一贯的明确的态度和鲜明的立场。
B.借助叙述这种方式来抒发情感,一定要抓住事件中最感人的瞬间,详细叙述,从而强化其感染力。
C.有德之人是不会以权谋私的,就算清贫,也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D.这次阶段性测试她没有考好,情绪非常低落,一不做,二不休,课后只顾一个人坐在教室生闷气。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17题。
大众审美泛化与塑造崇高精神
时下,无厘头的“搞笑”、 “颠覆”等戏说经典、解构英雄、亵渎崇高的文艺作品越
来越盛行。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民族的精神向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文艺作品如何去支撑和塑
造我们精神高地的坐标。
中国文化被快餐化,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恶搞经典之风愈演愈烈,对红色经
典的恶搞,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境地。如把《林海雪原》中的侦察英雄扬子荣亵渎成为营救
情人而赴死的情种,把地下党员阿庆嫂丑化成性开放者等,使英雄的美好天性被恶搞得丧失
殆尽。如果说大话文化消解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那么, “超女”引发的被消解的消费化、
娱乐化、大众化的文化生态,便迈出更加危险的一步——大众审美从“艺术”走向“娱术”。
在文化渐进多元化的社会里,公众的智慧固然需要尊重和宽容。然而,靠恶意炒作、恶
搞文化的方法,以“艺术”的名义混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颠倒人们的荣辱观,就需要我们
警省和反思。
文艺创作如果不能登高望远,不能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只是一
味地迎合所谓的大众口味,恶俗、低俗、媚俗地炒作明星绯闻,专攻感官刺激
四、现代文阅读选考(4小题,11分)
说明: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并完成18~21题,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
(一)文学类文本
香雪终于换回了“渴望已久”的铅笔盒,此时,她正独自摸黑从山西口返回台儿沟,三
十里长的铁轨在她面前延伸:
……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
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的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
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
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 “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
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
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
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
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