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2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胡同文化
汪曾祺
执教人班级:高一(二)班 执教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执教人:XXX 指导老师:XXX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平实朴素的叙事抒情语言
2、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3、体会作者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深层思想,概括整体内容要点。
2.理清作者思路,体味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品味具体词句,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初步了解文化这一概念内涵,把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设想
(一) 阅读课,一课时
(二)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持讨论。
(三)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提出有意义、价值的问题,回到课文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概括要点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预习提纲:
(一)查字典:安土重(zhòng)迁 熬(āo)白菜 没(mò)落(há)虾蟆陵 低佪(huái)
(一) 快速浏览1、2、3、4、5自然段,划出每一自然段的重要语句
(二)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三) 解答课后练习第二题。
一、教学要点:
二、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万里长城和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华夏民族的祖先运用他们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许多令人拍案称奇的建筑。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这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下面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这篇精美的文章,体会作者对独特的、充满文化意蕴的北京胡同的感情。
(二)解题
读题,启发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充分想象与联想,挖掘题目提供的信息。题目包含了 “胡同”和“文化”(但主要写文化——胡同体现的文化)
胡同:小弄(lòng)堂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文化: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
(三)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文的作者汪曾祺先生。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