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900字。
高考作文考点分析及例文
张 俐
我们要备战高考作文,就要了解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的具体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一、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二、发展等级
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②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内容和表达各占20分),发展等级20分。发展等级有四个项共15个给分点,评分时以15个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20分。
下面将对基础等级中的考点要求逐一加以说明。
1.符合题意
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准确的把握题目要求,对构成题目的各个部分进行认真阅读、细致分析、准确全面地理解其中心意旨,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文。准确、全面即是对审题的要求,审题也是一种思维能力,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话题引文(材料)、写作话题、注意事项三个部分,并且要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哪一项审读错了,就有可能一错千里。
例文:
永远的苏武
四川考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因。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评析】这是2005年四川省的一篇高分作文。2005年四川省高考作文是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属关系类话题作文,文章要符合题意,就必须阐明铭记与忘记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生动的描写——苏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