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关注课本 回归课本
陈心乐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课本的趋势。有的文段阅读、诗歌鉴赏在课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相关内容,有的题目中则大量隐含着课本的材料和信息,其答案也是隐含在课本之中。下面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并引 黄庭坚
予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出得偏,备考时复习的表达技巧等知识根本用不上。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人教版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的课后练习中找到。如果平时对课文比较注意,解答这道题是轻而易举的事。2003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过香积寺》、2004年广东卷的诗歌鉴赏题《江汉》,都取材于第六册第五课《语法和文学》。2006年四川、安徽卷的诗歌鉴赏选材也同样做到了课内课外的最佳结合。
又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w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之后这道作文题引起了公众热烈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这道作文题材料偏难,不适合学生阅读并据此写作。但实际上这道题的原材料出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三十八课“《人间词话》八则”。这是其中的第七则。对这段文字的注释虽然不多,但关于“入”与“出”的观点,在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本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中最末一段也有所涉及:“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课文注释:“人世:投身到社会里。出世:超脱人世。”这道题结合了王国维的选文和《人生境界》的论述和注释。如果我们注意了课文的学习和把握,对于作文题中的“入”与“出”是不难理解的;或者说这道题并没有难为考生,题目的意蕴本身就隐含在课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