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20个字。
在新课标下充分散发学生的思维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一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师范生不断地自我完善;当踏上三尺讲台后,便慢慢地意识到一个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不能一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只能事倍功半;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却总觉得自己如一个“牵牛”的牧童;未能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开拓他们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语文知识成了“一时有用,一生无用”的应试“饲料”;教师如“食马者”,埋没了学生的才能:要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材”成为“千里马”呢?
教改的海潮一浪接着一浪冲击着、拍打着,给予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回想教学历程的点点滴滴,激起了我千层反思的“浪潮”;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地摸索着、寻觅着,终于撷取了海中的一朵“浪花”——一个个空间,万象思维。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给学生一个广阔空间,任其发挥,张扬他们的个性;而教师要如“伯乐”,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那课堂定能散发出万象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支柱,为创新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
自渔乐学 学以致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足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是的,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至高点,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才有勇于表现的冲动;才有创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勇于表现、乐于表现。设文化早餐——利用早读十分钟,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全班同学轮流每天为大家准备一份营养早餐。或做一串“成语接龙”;或讲一则寓言故事,让同学们谈体会;读一首诗,你呼我应,说出相仿的诗句……这样化枯燥无味的朗读式早读为营养丰富的早餐;你品我析——一份作文通讯,利用课前五分钟,每周固定五个学生预读优秀的文章,下面的同学边听边记,然后再谈谈点滴感受或收获;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获取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勇于表现的精神。自渔乐学的空间,“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精神。
有时课前巧妙导入,或给学生一个悬念,一个想象的空间,带一份好奇进入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求和欲望,又化被动为主动;或讨论式或谈话式的导入,给学生一个空间去表达对某一个人物或事物的看法,带多向的思维或疑问进入课堂,开拓他们的思维;这些都激发学习的源泉。课堂多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或寓诗画意境,或仿写句子,或仿写诗词,可续写课文……然后同学们一起评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