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鸣凤的权利意识缺失——《鸣凤之死》的教学感悟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24 14: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周正奎先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语文实验课本)高中第四册《文学读本》现代小说鉴赏单元中,选入了文学大师巴金的作品,即将《家》中有关鸣凤投湖的章节,改名为《鸣凤之死》。在“阅读提示“中,编者写道:“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鸣凤自尽前几日的活动。这位刚烈忠贞的少女,绝不苟且偷生,任人蹂躏,决心以死来保住自身清白,也是向觉慧最后一次表露自己不渝的爱情。作者精心铺叙故事情节,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生动地完成了对鸣凤这一美好形象的塑造,强烈控诉了封建势力残害青年的罪行。”在课后的“鉴赏要点”中也重申:本文“从容地用最有光彩的笔墨描画出这位17岁少女美丽、高尚的灵魂。”作为老师,当然应该在人物形象分析这一教学重点中突出这一点。
然而,站在当代女性的立场来读这篇课文,我却深为鸣凤“投湖自杀”的选择而心有不甘。我疑惑:难道鸣凤在即将被高老太爷逼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的情形下只能有自杀这一条反抗道路吗?难道鸣凤除此之外就再没有活路可走?所谓的“高尚”就是“为爱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爱人的安宁”和“以死来保住自身清白”吗?
在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同学们认为,其实至少鸣凤还可以有以下四种选择:1,私下逃跑;2,告诉觉慧,请求他的帮助;3,看破红尘,剃发出家;4,和冯乐山同归于尽。和自杀相比,第一种选择即逃跑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第二种选择获救的可能性更是相当的大,因为热爱自由信奉平等的觉慧的爱情真诚可信,虽然觉慧可能会遭到高老太爷的责骂甚至断绝供给的惩罚,但和牺牲性命相比代价要小得多;第三种选择也有保全性命的可能;只有第四种有代价很大,不过至少也让压迫者付出血的代价。大家一致认为,其实反抗的道路不只一条,然而鸣凤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最绝望的一条。同时我们认为,每一种反抗都是高尚的,因为生命、自由、尊严、爱情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热爱并为之斗争的,因而无论哪一种反抗形式都是高尚的。并且,投湖自杀是其中最不足取的反抗形式。
那么,鸣凤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呢?
我和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分析这篇课文,发现在鸣凤的精神上其实是没有什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在得到高老太爷命令后,她有三天的时间来作决定,但是在鸣凤的意识里,她下意识地去找三少爷觉慧。然而不巧的是三少爷偏偏很忙,没有注意到她。那么,这时候她怎么办呢?课文是这样描写她的心态的:“忽然另一个思想又来到她的脑子里,她想,他正需要着一个女人来爱他,来照料他,来服侍他。她又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人像她这样地爱他,她真愿意为他做一切的事情。然而同时她又知道有一堵墙横在她跟他的中间,而且现在人们就要送她到冯家去了。并不要多久,就在三天以后,那时候她便成了冯家的人。她再没有机会看见他了。任她怎样受人侮辱,怎样的呻吟哀叫,他也不会知道,也不会来救她了。分离,永久的分离,这种情形比死别还要难堪。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值不得留恋的了。当她向太太说“宁死也不要到冯家去”的时候,她并非拿这句话来威胁太太,她确实想到了那个‘死’字。大小姐教过她,这个‘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她很相信这个。”不难发现,她心里想的是爱情和死亡。那么,在她心里,爱情是怎样的呢?“为他做一切的事情”、“照料他,服侍他”,时常呆在一起,不分离。也就是说,在鸣凤眼里,爱情意味着不断的奉献,并且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显然,这种爱情是不对等的。也许鸣凤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