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20字。
中考复习----题型功能与设计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三中 田锋
近年来,全国和地在中考题型的设计上,注重了设计更为科学、严密的题型,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语文考卷在设计整体上更趋于科学、合理,现将常用的题型分述如下。
一、选择题
这是一种常见的传统题型,在历届中考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北京海淀区、天津市、山东烟台、湖北黄冈等地中考卷中均有一定数量,或考查汉字认读、释义,或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辨识,或于文段阅读后设计的题目中,考查对文章(段)的理解、赏析、评价等。由于这类试题能考查学生记忆的精确性,思维的缜密性,检测学生比较、辨析、判断、综合运用诸能力,而且覆盖面广,设计灵活,形式多样,阅卷易于操作,一般不带主观色彩,故为各地命题专家所常常选用。
【例l】下面文言词句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zhì) 耽耽相向(dān)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
(B)浩浩汤汤(shāng) 便要还家(yāo) 鹊望桓侯而还走(xuán)
(C)性行淑均(xíng) 持就火炀之(tàng) 汤熨之所及也(wèi)
(D)肉食者鄙(bǐ) 诎右臂支船(qū) 曳屋许许声(hǔ)
释例 这题看似一道汉字注音题,实际上覆盖面较广,涉及文言文11篇,且里面有的字是通假字,多音字,古今异读字,暗含考查通假字的认读,多音字的认读及古今异读等,仔细推敲,我们可以发现(C)中“炀”字的注音错误,应为yáng,因此,该题的选项应为C。
【例2】(南京市中考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加人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人胜。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释例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多指画等,这里用此词来描绘歌声用词不当,故选D。
二、填充题
这类题型出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既可设计为主观题,亦可设计为客观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化积累及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识记型填充题、筛选型填充题和理解填充题。其解答常用如下步骤。
a.审清题意,弄清题目要求。使答题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向性。b.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内容,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信息、区间进行定位分析。c.确立答案。根据、归纳、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要加强基础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同时,加强分析概括问题能力的培养,惟有如此,才能准确答题。
【例1】古诗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2.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
4. □□□□□□,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8.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