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26 15:55: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7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学习其曲折回环、悬念迭起的写作特点。
2.恰当地评价《桃花源记》的社会意义。   3.学习几个文言副词,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
4.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畅,音韵铿锵。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引子
有一个成语——“世外桃源”,谁能解释一下?〔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谁知道这个成语从哪里来的?〔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九江市西南)人。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年轻时有壮志,博学能文。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能施展。也曾任彭泽县令等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愤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靠亲自种田养活自己)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就去世了。陶渊明写了不少诗文,内容大都是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括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他写过一篇五言古诗“桃花源诗”,诗前有个“序”,就是本文——《桃花源记》
(三)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检查下列划线读音:豁然 俨然 阡陌 诣 骥
(四)默读全文。讨论:按照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本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渔人捕渔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3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4-5段),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五)指导朗读第一部分,推敲字句。
1.“缘溪行”——谁在行?〔船〕
2.“忽逢桃花林”——去掉“忽”字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忽”表明是偶然的。〕
3.“渔人甚异之”——“异之”怎么讲?〔以之为异,异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欲穷其林”——“穷”字怎么讲?〔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六)指导朗读第二部分,推敲字句。
1.“乃大惊”——“乃”字怎么讲?〔竟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吗?〔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指妻子、子女。〕
3.“不复出焉”——“焉”字怎么讲?〔相当“于之”,即“从这里”〕
4.“此中人语云”——“语”字怎么讲?〔告诉〕
5.“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字怎么讲?〔值得〕
(七)指导朗读第三部分,推敲字句。
1.“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两个“志”字意思相同吗?〔不同。它们都同“”,前者作动词,当“做标记”讲;后者作名词,当“作的标记”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