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至情出至文,至文感人心——《祭十二郎文》拓展阅读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王广清 邮编:225700)
【主题阐释】
散文(包括古代散文)的特点是贴近生活,短小精悍,具有文学性与思想性,是高考文学作品中的首选。大多数散文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且形散神聚。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看用了那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二是分析形散神聚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是什么;三是分析散文的寓意,看散文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2、品味传情达意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赏析,体会语言的妙处。
3、感悟意境,领会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拓展。散文的意境往往通过“物”与“人”来表现,分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往往就能领会散文的主旨。
【阅读实践NO.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侍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侍于汝也。自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婆母),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算命人)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注:阡表,即墓表,刻在墓前石碑上。本文是欧阳修在父亡60年后补撰的墓表。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能养:会赡养
B.新免于丧适然耳 适然:方才这样
C.回顾乳者 回顾:回忆、回想
D.无所矜饰 矜饰:虚假做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不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D.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成为欧阳修之父“必将有后”的依据的一组是( )
①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