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字。 分成三个环节讲授,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窦娥冤》教案
李明珠
第一环节:自学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学习目标:
一、通过分析主人公形象把握剧作主题。
二、鉴赏剧作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构思的艺术魅力。
关于作者关汉卿: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关汉卿的戏剧语言通俗自然,因此他被称为“本色派”。1956年,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杂剧的剧本由“唱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唱词是杂剧的主要部分。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背景提示: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代。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和种族歧视政策,以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代的社会矛盾。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悲剧女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第二环节:导读——问题探究(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