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本课件立足对文本的解析,得出鉴赏方法,拓展到课外,注重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效果不错.《“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醉花阴》 ,附带教案。
Lq0831
扬州市高邮第一中学
教学目标 :
1.结合个人经历、时代特点了解李清照词的特征;
2.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词了解鉴赏词的角度、方法;
3.学习运用鉴赏方法赏析其它词;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词的角度和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历史:
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既有经历南渡的悲歌慷慨,又有极婉约之致的浅吟低唱。
靖康之难,是宋代历史上最大的变故。江山不幸诗家幸,时代的动荡,给文学带来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爱国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它影响到南宋诗词文各体的创作。南宋前期,出现了一批爱国诗人和词人。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岳飞、陆游、姜夔等。
二.鉴赏《醉花阴》
1.学生简介李清照。
2.教师补充:(学案)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