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320个字。
七年级上语文复习
一、 古诗词欣赏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次,旅途中停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以一个北方人眼中所见,把江南的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写得新鲜而极致,同时抒发了思乡之情。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即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含有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
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即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作者从炼意着眼,用“ 生 ”、“ 入 ”字,将景物拟人化,使之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3、诗中哪一联最能突出思乡的羁旅之愁?□□□□□,□□□□□。你还能够举出哪些写乡愁的名句?
4、选出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运用对偶、互文手法,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同样是写两岸景色,其中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景中含情,景中出理。
D、尾联写泊舟后的思乡感受,与首联呼应。
5、“潮平两岸阔”中“阔”这个字表现出了怎样的一幅情景?
“阔”是开阔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无边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动人情景,流露了诗人内心喜悦的心情。
6、《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认为“阔”好,还是“失”好?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7、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二、《赤壁》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
□□□□□□□,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两句叙史点题,含蓄、委婉地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后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此诗以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二乔象征国家命运,锁二乔意味东吴失败。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