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700字。
如皋市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I卷 选择题( 30分)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包 庇 奴 婢 媲 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B.真 谛 取 缔 孝 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C.嗜 好 对 峙 吞 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劫 持 拮 据 截 获 结党营私 桀骜不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疏浚 度假村 良晨美景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B.睿智 杀手锏 融会贯通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赝品 影牒机 既往不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陷阱 通缉令 声名雀起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开学伊始,老师应引导高一学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 长此以往 ,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王顺最近两次考试都是全班的第三名,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给父亲时,父亲非但 不赞一词 ,反而说他学得不够好,仍需继续努力。
C.美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已 箭在弦上 。
D.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十米高、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的旁边。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C.由 “ 深圳 ” 号导弹驱逐舰和 “ 微山湖 ” 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 24 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 3 天的友好访问。
D.长江鱼类资源衰退连连告急,为此武汉市从前年开始实施旨在恢复长江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禁渔令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5.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