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8800字。无为六洲中学06--07学年度必修2终结性素质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 )
A. 莅(lì)临 解剖( pōu) 菲(fěi)薄 叱咤(zhà)风云
B. 彳亍(chù) 激湍(tuān) 哨卡(kǎ ) 奇伟瑰(guī)怪
C. 凌侮(wǔ) 漂泊(bó) 颓圮(pǐ) 横槊(sù)赋诗
D. 揩(kāi)油 骷髅(lú) 亘(gèng)古 游目骋(chěng)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噩梦 迟顿 深居减出 正襟危座
B. 脚趾 瞌睡 扭转乾坤 不同返响
C. 老茧 宽敞 翻箱到柜 陨身不恤
D. 黯然 汽艇 金碧辉煌 沧海桑田
3、为以下文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
,有时 ,有时 ,有时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A. 掩面 狂笑 顿足 太息 B. 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
C. 狂笑 掩面 顿足 太息 D. 顿足 狂笑 掩面 太息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
B. 1991年“专场”取消名额限制,多多益善,结果报名15人,实招3人。
C. 一张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合影传遍大江南北,使时传祥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D. 26年过去了,偌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事沧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5、选出对第一段中“中国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指全体中国人。
B.特指反动派,包括“所谓学者文人”。
C.指“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
D.既指凶残、下劣的反动派,也指那些落后、冷漠的一般人。
6、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了“这样”“如此”和“如是”几个修饰语,选出对其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口语化词汇便于直接抒发慷慨之情,文言词汇更显颂扬感情之真切。
B.仅这三个词语的选用,就足见鲁迅的作品刻意追求文白错综的语言风格。
C.为了避免用词的单调重复,作者有意选用同义词来表达,从而收到使语言变化多姿、表意准确生动的效果。
D.以上理解都失之牵强,作者仅是信手拈来,三个词任意调换一下也未尝不可。
7、“意义就在此罢”中的“此”指代的对象是-----------------( )
A.中国女子的办事。
B.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C.互相救助,殒身不恤。
D.勇毅没有消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