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警惕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主体性缺失
作者姓名:唐 云
作者单位:泰兴市蒋华中学(225444)
联系电话:13852690735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已日益普遍。但是由于未能正确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一些多媒体教学课只是简单地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学语言、艺术手法等的学习感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未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结果是课上得好看、热闹,而实际上却表现出一种最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主体缺失
目前,中学各科都在积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无庸讳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增强了课堂的教学密度,提高了信息的容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宽广,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也是多媒体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当然,也应该看到,多媒体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误区,这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课是一门艺术欣赏课。它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意趣的自我体验和解读。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消极地服从。“它是透过语言的层面,通过联想、想象融入读者自身的思想认识,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思维过程,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所以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当前有相当数量的语文老师没有真正把握语文学科这一独特的特点。只是一味地赶时髦、追求课堂形式的创新,而简单、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缺失。这无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具体而言,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表现之一:简单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声音,用对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来替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笔者曾观赏过一堂运用多媒体教授散文《故都的秋》的品读课。全堂课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优美动人的音乐,再加上一幅接一幅精美的故都秋色图,不能不说教者煞费苦心。但是一堂课只让学生在看一系列图像、听一些音乐中就完成了阅读学习,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解读感悟文本,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学生记住的也许只是图像、音乐对内蕴丰富的语言的一些肤浅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