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实词制胜四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6/19 12:34: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00字,
高考文言实词制胜四招
李雪松
《新语文学习·高中》2006年第12期        
        一、考查特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都是把这个考点放在文言文阅读中的第一题,分值为3分或4分。具体的考试题型有两种。 
        题型1:给出四个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2006年高考除上海卷外都是以这种方式命题。 
        真题再现:(全国卷Ⅱ)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题型2:考生直接给加下划线的词释义。 
        真题再现:(上海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文章冠世()②不跻大位()③盈其箱笥( )④为时所排( ) 
        二、破解技法 
        备考文言实词,最根本的还是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词义和用法,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但在具体的考试做题中也存在一些容易掌握的破解词义的技巧,这里以2006年各地的高考真题为例介绍四种技法。
        (一)通过分析语法结构确定实词的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句子都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例1:(上海卷)①文章冠世 ②不跻大位 ③盈其箱笥 ④为时所排 
        [解析]一般来说,谓语动词在文言文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解释这四个词语,首先应排查它们是否是句中的谓语动词,句中有没有其它词语可能充当谓语动词。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四个句子中的其它词语是不可能为谓语动词的,这样一定性,词语的准确义项也就八九不离十了。(①超出一般人,居于首位 ②升、登 ③充满、装满 ④排挤) 
        例2:(安徽卷)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解析]此句中“资生之业”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作句子的主语,“资生”作定语,“之业”(……的方法)作中心语。如果依照句中解释“资”为“资财”义,则“资生”就是两个名词(资财、生活)作定语,而这是不可能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动宾短语:谋生。 
        例3:(福建卷)天下宗周。宗:祭祀。 
        [解析]此句的判别其实非常简单,“祭祀”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而原句中有宾语,所以肯定不对。正确翻译是:天下都归顺了周朝。 
        (二)借助对举关系推定词义。 
        文言文中为了某种强调的需要,作者常常在一句话中将意义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对举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对举关系来推定二者中较难的一个实词词义。 
        例4:(天津卷)南迫洛阳。迫:逼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