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黄英
蒲松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本篇通过人物想象所表现出的有关人生、有关女性的观念。
3、以本文为例,探究《聊斋志异》“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塑造黄英、陶生两个形象,既显示其人性,又显示其菊性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领略本篇的诗意美。
四、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鬼鬼怪怪比那人啊更开爱。”这是电视剧《聊斋志异》的主题曲,今天我们来看看黄英的可爱之处。
二、背景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三、理解文意
请同学默读文章,根据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