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80字。
话题049 和谐
【名言点睛】
1.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和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人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国学大师)
2.世界上最应该约束而又最难约束的是自己,如果你能善于控制自己,那么约束别人就太简单了。
-- 贝可雷(埃塞俄比亚男子长跑巨星)
3.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
———— 西塞罗(罗马帝国自然法学派的祖师)
4.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的心灵变得开朗、和谐、心满意足。
——别林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
5.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中国文学家)
6.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蒋笃运(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7.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战国时期 思想家)
【经典素材】
(一)路不拾遗
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应用指南】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和谐是一种美,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真善美的统一。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值得关注的是那个唐人对能否找到衣服的怀疑、不自信,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在写作中,可作为反面论据。
【话题延伸】
本材料还可以应用于信任、风气等话题。
【经典素材】
(二)将相和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嫉妒同朝为官的蔺相如,并处处刁难蔺相如,但蔺相如心胸广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并不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最终感动了廉颇,最后廉颇知错即改,马上负荆请罪。而蔺相如宽怀大量,不记前嫌,与廉颇和谐相处,两个人齐心协力治理赵国,使得赵国强盛一时,“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应用指南】
在这则材料中,如果没有蔺相如的宽大忍让,没有廉颇甘愿以大将军之身负荆请罪,就不会有日后的将相同心、各展所长的千古美谈。有时,我们要求得“和谐”是很难的,因为人与人身上都有棱角,不免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有为“和”努力的思想,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彼此忍让宽容,和谐的局面就会到来。有人说,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合作不是“1+1=2”,而是“0.5+0.5=1”。在和谐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相互合作事半功倍,我们可以相互支持共渡难关,只是需要将自己的“私心”减去一点,何事不可为?可见,和谐应该是动态的,融洽和认同是一种整体趋势,而非过程中的每时每刻。和谐不是一个音符,它像一段乐章,只有高低不同、长短各异的音符才能组成动人的音乐。
【话题延伸】
本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公心与私心、美德、合力与离心力等话题。
【经典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