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学问和智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 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3、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罗家伦的文章《学问与智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声自读此文,并试着给每一段找出中心句。
【明确】: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读书也要智慧。
第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从中可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3、解题,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标题“学问和智慧”是一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作者针对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学问”和“智慧”作出准确的解释,并阐述了“学问”和“智慧”两者的关系。最后,揭示中心论点,强调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可以说是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