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8/29 10:45:1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200字,本论文抓住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这一主要思考核心点从六大方面对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进行实验和反思,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营造书香校园   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
                                     ——关于福鼎六中“大语文阅读实验”的认识与思考
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大语文阅读实验”课题组    卓明熙
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关键概念界定: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旨在促进人格的发展和人性的健全,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的发展潜能,并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二是阅读,二者都很重要,而对于以在校学习为主,尚未踏入社会的孩子来说,后者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当今时代,信息如潮涌,作为现代文明人,对信息的接受、筛选、判断、储存极为重要,读的能力毫无疑问要放在首位。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应放在首位。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不尽。
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权”的首要内容。审视我国现行的教育,学生只会做习题而不知或不会读书,从而导致综合素质低下,乃是目前中小学教学的一种通病。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高考压力的增大、教材改革的滞后、社会新信息的爆炸,使得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近乎戴着镣铐跳舞”。打开课本,学生见到的似乎都是一些陈年烂谷、长袍马褂之事,少有鲜活的内容;教师讲授的,识字辨音,概括段意,肢解形象,归纳中心,板书特色,翻来覆去,“八股”成风。这种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素质,重高深莫测的“大同”学问轻潜移默化的“自我感悟”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得到各类作品的整体美和内在美,很难有一种真正自由的心灵交汇,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学积累、文学鉴赏,更谈不上文化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拓展、个性品格的张扬。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板块如此,语文基础知识又从何得以巩固?语文能力应用的写作板块又何以能够加厚加宽?向其他学科的迁移运用又从何谈起?
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认为对其作有的放矢的改革,就应从加强阅读入手,加大语文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开发学生智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我们决定在我校进行“大语文阅读实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读书意识、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扩大语文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
所谓“大语文阅读”,是指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伴终生的开放式阅读活动。它既包括语文课内的阅读,也包括学生课外的经典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时文阅读、科普读物阅读甚至外文阅读(外文阅读由英语组同仁专门指导,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本实验模式设计上,我们首先明确了以下几点:
其一,明确“大语文阅读”的范畴。“大语文阅读”是一种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有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知识结构构建、学习能力提高的有别于重讲授轻操作的传统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其二,明确“大语文阅读”的目的。实施“大语文阅读”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其三,明确“大语文阅读”的框架。为避免“放羊式”、无计划性,我们将“大语文阅读”划作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课本阅读教学,按省颁标准开设,第三板块为课外阅读,由学生或自主阅读或走出班级开展各项应用活动;第二板块为桥梁板块,纳入课表每周开设一到两节,用于教师集中指导阅读方法,归纳问题,引导小结,专题讨论,引申发散等。其中,课本阅读板块是研究的基点,桥梁板块是研究的重点,课外阅读板块是研究的延伸点。为促成第一板块向第三板块的漂移,实现学生真正有个性的自主阅读,我们一是大胆重组教材以激活阅读第一板块,二是将第二板块定位于自主阅读、方法点拨、影视欣赏、音美欣赏、专题讨论、比较鉴赏、六大主课型,三是利用操作实践这一课型充实、“硬化”第三板块。
其四,明确“大语文阅读”的内容。充分利用学校“一馆(图书馆)一报(“芳草地”校报)”、“两网(计算机网、校园广播网)”及演讲协会、书画社等兴趣小组,让学生的阅读延伸到课外读物,渗透到其他学科,深入到社会生活,也就是让阅读内容涵盖文学作品、社科读物、自然科学乃至社会人生。
 二、理论依据
“大语文阅读”的探索研究,其主要理论依据如下:
(一)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自由自觉地有生命活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多地进行阅读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育学依据
教育学指出,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学应本着“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大语文阅读拟在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个体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最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