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京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8/31 13:37: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必修(一),约3630字。
《范爱农》教学设计
北京市新源里中学      王学光
《范爱农》是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而范爱农则死于1912年7月间)。为《朝花夕拾》之十。它追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不彻底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文章感情深挚,布局精巧,语言幽默,思想深邃,艺术表现力独特,触人深思,耐人寻味。为此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从范爱农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中认识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2、启发学生体会作者叙事中感情的深沉和语言的幽默。
   3、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
第一阶段:(1课时)
学生独立阅读,熟悉课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质疑。(至少读书三遍)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快读)
2、仔细读课文。弄请有关的人和事,理清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可恶——非常相熟——怀念(自责、牵挂)
    (此处为何不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是来探讨鲁迅对这些人物的情感态度呢?我认为,如果过于注重分析人物形象,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就太易把《朝花夕拾》当作文艺作品或者简直就是当作小说来读了,而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把它当作鲁迅的心路历程来读,所以,探讨鲁迅对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就不但看到作品中的人物,更看到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完整的、真实的鲁迅,就不但看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