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第一单元专项指导:诗歌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5 7:32: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530字。  
高一上第一单元专项指导:诗歌鉴赏
eind
【知识链接】
本单元诗歌鉴赏的重点是理解诗歌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意象,指作为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意”与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和谐交融和辩证统一。通俗地讲,“意”就是诗人的情感世界,“象”是表现诗人情感世界的客观外物,意象是诗人主观和客观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优秀的诗歌,往往将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如苏轼就推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画”与“诗”的统一,“景”与“情”的融合,“象”与“意”的交会,有机地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象。它能使读者从有限的具体画面中,感悟到形象之外更深刻、更丰富的审美趣味和无尽意蕴。意象是诗歌的核心,是诗歌的灵魂,当然也就成了诗歌鉴赏的重点。
  诗的象征是通过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含义与之相近或超过这一形象的手法。象征的特点是利用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某种相似相近的特点,使本体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象征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暗示性,它打破了诗直抒胸臆的表现格局,给诗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大凡优秀的诗歌,都不会是照相式的直白的叙写,而是借助客观外在含蓄地表达某种思想、某种感情。有的诗歌整首都是象征,有的诗某几节、某几句采用象征;有的通过人物来象征,有的则通过事件、景物来象征。新诗中闻一多的《死水》、艾青的《鱼化石》、舒婷的《船》、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都是优秀的象征诗。
  诗是抒情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艾青说:“作为诗,感情的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话说,对于诗,诉诸于情绪的成分必须更重。别的文学作品,虽然也一样需要丰富的感情,但他们还必须借助于事件发展的逻辑的推理,来获得作者思想说服的目的;而对于诗来说,它却常常是借助于感情的激发,去使人们喜欢与厌恶某种事物,使人们生活得更聪明,使人们精神向上发展。”诗的感情除了要求更强烈和更集中之外,首先还要求感情的真实性和独创性。只有这样,诗才能以它真挚、典型而强烈的感情叩动人心。“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歌的感情是诗人主观世界的集中表现,抓住了诗的感情,也就拿到了解读诗歌的钥匙。
  诗歌的表现手法,指诗歌形式、技巧方面比较固定不变的一些方法。古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技法。姜白石在《白石道人说诗》中指出:“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新诗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就其表现手法而言,更是丰富多彩。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组合、修辞手法的选用、以及虚实、动静、渲染、铺垫、陪衬、烘托等技法的运用方面。辨析诗歌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而品评其使用的得失,是解读诗歌的必要途径,也是审美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学法总结】
  诗歌鉴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有理解的参与,也有想像和情感的参与,是情与理的统一。现当代诗歌的鉴赏,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品味言外之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养成良好的读诗趣味,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1.从想像中体会形象
  诗人借助诗中生动而有立体感的景物语言和优美和谐、富于节奏的声律,唤起读者潜在思想感情,生发联想,虚构出形象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