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10字。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月河中学 尹先奎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改下的语文课课堂是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的阵地,学生知识的积累、情感的陶冶、方法的习得、能力的培养都要借助课堂完成,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结合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采用这样一些策略进行教学:
一 没有绝对的真理,互进共赢。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世界和事物不同的看法。客观世界和事物千变万化,每个人的经历、气质、性格、修养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有区别,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且,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没有绝对的真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看法和观点,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去考虑问题,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多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多一点倾听,多一点理解,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达到对学生情感陶冶、能力培养、提高素养的目的,而不是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标准答案就是标尺。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学生和老师携手并进,共同走向理智,而没有绝对真理,供学生机械的接受。只有互进共赢,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和影响,而没有唯一答案,让学生俯首帖耳。语文课标中也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新课改下的课堂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走向真理的地方,是思想放飞的地方,而不是机械的思想再次传播的地方。
二 尊重多元化,和谐共处。语文课标中提到“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文化是多元的,不可能说你接受中国的春节就不理解外国的圣诞节,接受大米饭就不接受肯德基。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很多的价值观念与老师的不同,很多的观点于传统的观点背道而驰,这些在课堂上见的都是很常事,不必 要求同学们都一样,不必要求现在每一个人捡到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不必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说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才是节约。时代在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多的都带有时代的痕迹,只要这些和时代的节拍一致,而且没有伤害他人,没有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就不必刻意的强求一致,让课堂真正的显现出百家争鸣的气氛,出现百花齐放的场景。语文课堂就应当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可能产生思想的冲动,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飞扬起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给了我们行动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当努力的让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在课堂中表现出来,让各种声音自由的教室里回荡、融合。
三 、少讲授,多阅读;少术语,多案例。语文课堂就应当是充满朗朗书声的地方,课堂上只有学生的嘴动起来了,心动起来了才可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不要只让学生带上耳朵,更重要的是嘴。其实,只要我们静下来想想我们做老师的听课的感受,就会明白,一节课下来后老师讲的你能记住多少,如果真正的说的话,我们可能连老师讲的十句话都记不住,既然大人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