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理解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15 13:56: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9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00个字。
《桃花源记》理解题
   徐邦桃
1、提问: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
2、提问:谈谈该怎样认识作者的理想社会?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
3、文章结尾,“不复得路”“后无问津者”什么?这样写目的何在?
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4、世外桃源比喻什么?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5、由“渔人甚异之”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展现在渔人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奇丽。正由这一幅奇丽美景从而引起他探寻桃林尽头的兴趣,所以“欲穷其林”。
6、由渔人的见闻我们可以想象一进桃花源,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怎样的景象?那儿的生活怎么样?突出哪个字?
呈现一片和平富庶的景象,人们安居乐业,家畜兴旺。突出“乐”字。
7、桃源中的人是怎样对待这位不速之客呢?
 “渔人”在桃花源中做客,受到热情款待,显示出源中人淳朴真诚,生活富庶安宁。
8、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