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个字。
看马致远散曲
陈 冰
提到元代散曲,没有人不会不提到马致远。
马致远是元代前期保存作品较多、影响最大的作家。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整个元代散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世的影响之大,又使他永远不倒于后世人的心目中。
一、从马致远的散曲中看马致远。
马致远的散曲,近人编有《东篱乐府》一卷,其中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在前期作家中留下的作品最多。他的作品内容比较复杂: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愤世嫉俗的呼喊,有对隐归生活的讴歌,有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宣扬,还有咏史吊古描写自然景物以及表达男女爱情的。而其中叹世一类的作品最多,往往表现出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消极厌世的情绪。马致远在散曲中还时常描写自己的身世,如《南吕·金字经》:夜来西风大,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不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这首小令透露出他不能施展宏图大志的感叹,证明他有过对功名利禄的幻想,但现实又使他碰了壁,因而转向厌世嫉俗,憎恶功名利禄。
继而就是最能代表马致远思想倾向的艺术风格的是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这个套数。这散套由七只曲子组成,第一曲总领全篇: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感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主张及时行乐。“百岁光阴一梦蝶”“明朝花谢”“急罚盏灯阑灯灭”。便隐隐了许多叹息和无奈。《乔木查》和后三曲写帝王将相和守财奴,不管一时多么显赫荣耀富贵,到底如过眼眼云,转瞬皆空;“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也便是人世无常的一种诠释。而第五曲《风入松》抒发了对现实人生的感伤:“不争境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人生苦短,无奈加深,正因为如此,红尘纷争太累人,争名逐利到时也是一场空。故第六曲《拨不到》表现了渴望归隐和赞美田园生活: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好了,我们暂不去赏玩他那首《天净沙·秋思》小令了,《双调·夜行船》最后一篇《离亭宴煞》总结全篇,揭露和抨击了人世间无休止地的争名夺利的现实:“看密匝匝蚁排兵,急攘攘蝇争血”,表达了对丑恶世态的厌恶。他的生活态度也彻底转换,官场失意,人世纷争,朝廷黑暗使他否定了帝王将相,功名利禄的丑恶社会现实,他要像裴公和陶公那样退隐,过“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那样幽雅恬静的生活。
读着已作古数年的先人的作品,沉定,遐思,烟雾中或茶水前,作者的形象从作品中凸现,像水灵精怪一般从书中腾升在眼前,飘忽而定,细致端详如此:满腹经纶及横溢的才华在怀才不遇之后,黯淡了,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幻想消失,人生的线路就是:追名逐利(希望和幻想)→怀才不遇(现实中碰壁)→愤世嫉俗(抨击和揭露)→归田隐居。如果再加上漂泊羁旅的断肠人,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