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0字。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复习
第一节 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词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所有的语句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词经过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
词汇是语言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素,既代表了语言的发展状况,又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深入生活、关注社会、阅读书籍、利用媒体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二.词汇单位
1. 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语 素 词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1.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是构词的单位。
①成词语素,既能单独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②不成词语素,单独不能成词,要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2.
①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造句单位。
②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
3.只有在同别的语素相结合构成词或自身是成词语素时,语音形式才独立完整。
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 3.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在词的末尾可以有语音停顿,词内部语素之间没有停顿。
现代汉语的词,双音节占绝对优势。
语素的分类:
三分法:
按构词能力,语素可分成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组合成词的为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灵活)的为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能同其他语素组合但位置固定的为不自由语素。
二分法:
自由语素:
粘着语素:
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
定位语素:
不定位语素:
1、从语音形式看,语素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如“天、地、人、一、说、美”。汉语中单音节语素与绝大多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是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一般是连绵词、叠音词或译音词,如“蝴蝶、奶奶、坦克”;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语素,绝大多数是译音词,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英特纳维耐尔”等。
2、 从意义看,语素可以分为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只有一项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镭、氢、砰、芭蕾……”。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汉语中多义语素大都是常用语素,是较为活跃的语素。如:“纷”意义有两项:①多,杂乱:“~飞”; ②纠纷。“区”意义有三项:①区别;划分:“~分”。②地区;区域:山~|解放~|风景区。③行政区划单位:自治~。“鉴”意义有五项:①镜子。②照:水清可~。③仔细看;审察:~别|~定。④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以为教训的事:引以为~。⑤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惠~|台~。
语素还可以从实义与否的角度看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是指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它本身直接负载某种意义,并且在语素形成词时、或者同其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这种意义基本不改变。 虚义语素一般都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它本身一般不直接负载意义,只有当它同其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才会使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具有某种意义。
3、 从构词功能看,语素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4、 从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在合成词中只有一种位置,要么在别的语素之前,要么在别的语素之后,这样的语素称为定位语素,如“第一”的“第”、“桌子”的“子”。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可以在别的语素的前面,也可以在后面,这样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如“水”,可以出现在“水稻、水分、水货……”等词中,也有出现在“油水、开水、墨水……”等词中,位置可前可后,所以是不定位语素。
上述关于语素分类的内容,概括如下表:
成词与否 定位与否 实义与否 单音节
与否 举 例
成
词
语
素
不定位
实义 单音节笔、灯、走、大、好、谁
多音节枇杷、雷达、巧克力
定位
虚义 单音节也、耳、和、吗、了、被、的
多音节
不
成
词
语
素
不定位
实义 单音节机、企、技、经、体
多音节
定位
虚义 单音节子、儿、一头、初、第、老
多音节(热)乎乎、(美)滋滋
不定位
实义 单音节菠(菜)、啤(酒)
多音节(冰)淇淋、卡宾(枪)
词、语素、字、音节之间的关系
语素和音节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少数是三个音节以上的。现代汉语的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少数是三音节。
汉字和音节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对应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对应两个音节的情况,是极个别的。如“ ”,一个汉字,《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是:hǎilǐ, 又lǐ,解释为“海里的旧称”;“ ”, qiānwǎ,千瓦。至于一个音节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