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820字。
名句名篇
备考导航
考纲解读
在2007年语文的新考纲中,名句名篇的背诵属于古诗文阅读的一个考点,要求能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中学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
的名句名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加强积累,中学生积累一定的具有教育意义、审美意义和哲理意义的名句名篇本身是对祖国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也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考情总览
2004年~2006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
统计表年份 试卷 名句出处
2004年
北京,14 《阿房宫赋》《六国论》
冀鲁豫皖 《礼记》、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念奴娇》
天津,17 《论语·为政》《滕王阁序》、李商隐《锦瑟》
上海,15《琵琶行》《阿房宫赋》《己亥杂诗》《论语》、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重庆,17 《孙子兵法·谋攻》《孟子》、曹操《短歌行》
广东,17《梦游天姥吟留别》《前赤壁赋》《〈三国演义〉卷首词》
福建,17《将进酒》《阿房宫赋》《朱子治家格言》
浙江,17《报任安书》《石头城》《泊秦淮》、辛弃疾《南乡子》
江苏,17《诗经》《阿房宫赋》、辛弃疾《永遇乐》
湖南,17《论语》《旅夜书怀》、李清照《夏日绝句》
湖北,17《锦瑟》《西厢记·长亭送别》《前赤壁赋》
辽宁,17《孟子》《游褒禅山记》《西厢记·长亭送别》
吉黑滇川杜甫《蜀相》、李商隐《无题》、曹操《观沧海》
琼桂陕藏《滕王阁序》、朱熹《观书有感》、李煜《虞美人》
甘青,17《归去来兮辞》《雨霖铃》、诸葛亮《诫子书》
2005年
晋豫冀皖琼13《论语》、杜甫《旅夜书怀》、白居易《忆江南》、李清照《一剪梅》
黑吉桂蒙13《汉乐府·长歌行》、杜甫《客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赤壁赋》
陕甘川滇黔13李白《将进酒》、韩愈《师说》、高适《别董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辽 京 津 鲁 浙 闽 鄂 湘 赣 渝 粤 沪
苏 作者:贾谊 李贺 姜夔 孟子 陶渊明 岳飞 谢灵运 魏徵 王安石 苏轼
杜甫 李煜 毛泽东 辛弃疾 李白 王维 王勃 曹操 司马迁 屈原 姚鼐
朱自清 荀子 王实甫 林逋 吴均
作品:涉及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诗文
2006年 上海春招作者:吴均、李白、王维、陶渊明
作品:《孟子》《庄子》
全国卷I《邹忌讽齐王纳谏》、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辛弃疾《青玉案》
全国卷II杜甫《蜀相》、诸葛亮《出师表》、晏殊《浣溪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京沪粤鲁苏浙鄂湘川津闽渝辽皖赣 荀子 曹操 杜牧 柳永 陶渊明 司马迁 李清照 林逋 屈原 杜甫 苏轼
李密 白居易 苏洵 秦观 陆游 李白 毛泽东 王羲之 文天祥 李煜 贾谊
刘禹锡 韩愈 李商隐 《诗经》《论语》《礼记》《迢迢牵牛星》
考向预测
由上表可知,近几年对名句名篇的考查题型均为填空,多为“M选N”选作模式,材料出处以教材为主,适当兼顾课外,诗歌与古文的比例大体相当。
本考点在命题上所呈现的倾向及规律是:
1、 教材中的背诵篇目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全面识记默写;
2、 每个背诵篇目中能够成为名句的地方是考查的焦点,需要加大识记力度;
3、 初中、小学的背诵篇目不可忽视;
4、 社会上流传较广的名句需要仔细考订,准确记忆,不可似是而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