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60字。总结2007年高考情况,对如何备战2008年高考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好学问 优化方法 提高成绩
——备考2008年高考 关健明
备考存在问题:观念陈旧、题海战术、满堂灌输、核对答案、吓唬学生、窥测信息、自我封闭、效率低下。
一、关于语文高考的学问
1.命题以能力和素养立意
高考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构成题号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赋分考查意图复习建议
一、语言
知识
1字音记识能力3记识字音、字型能力在读写说中:
读准字音,
写对字型,
用对词语。
2字型记识能力3
3词语运用能力3正确运用词语
4病句识别能力3
二、古诗文阅读5实词意思理解能力3读懂浅易文言文;
初步鉴赏古代诗歌;
积累名句名篇。通读文段
依文断意
把握内容
评价作者
6虚词意思与用法理解能力3
7文言文人物品格把握能力3
8文段内容评价能力3
9文言文断句与翻译能力9把握诗歌主旨
了解用字之妙
懂得艺术手法
10古诗鉴赏能力6
11名句名篇记识能力6口诵笔写
三、现代文阅读12把握文章主旨能力6读懂议论文类文章:时评、短论、述评;
读懂说明类文章。精选文段
精编试题
读懂文段
作会题目
13把握文章构思与结构3
14把握表现手法与作用4
15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能力5
四、选
考文学作品鉴赏16把握作品结构和内容能力5借鉴文学散文、
小说和戏剧。
17理解句意、品味语言能力5
18探究内涵、领悟人文精神5
实用类文章阅读19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5读懂传记、新闻。
20把握主要表现手法与作用5
21探究领悟深层含义5
五、语言理解与运用2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会用常见的修辞方法6能够得体准确表达
交流
选编典型试题
训练根本能力
236
七、
写作
24观察与思考能力;
各种表达方式能力;
选材组材和结构能力;
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60中学各种文体写作能力构思、选材、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复习与教学必须着眼——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怎么转化?就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去用。如:字音字形、默写可以听写,词语和修辞可以造句等。
2.必考85%和选考15%(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
3.语言运用。考查题型调整,内容欲向语文基本能力转变。
4.试题难度趋向平缓。不要作偏难怪题。
5.从现在看2008年不会有大的变化。
6.要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要研究高考试卷,2006年有16套,2007年有18套。
大纲(考查内容与要求)——说明(试卷构成与设计)——试卷(整体呈现)——试题(具体考查功能)。
逐一研究广东省04——07年四套试卷(24×4=96个题),逐一研究全国07年十八套试卷(24×18=432个题),才能真正把握高考。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