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读书历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23 23:49: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5990字。大量援引《王国维传》等资料介绍王国维读书历程。
王国维读书历程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曾号“人间”,改号礼堂,而以观堂之号行世。或谓初号“永观”,此实乃其“童名”。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他的故乡海宁县盐官镇,旧称海宁州城,隶属杭州府,位于钱塘江畔,与中国的“布尔乔亚代表诗人”(茅盾语)徐志摩的故乡硖壁镇比邻相望,是著名的观潮胜地。——陈鸿祥.王国维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版,第1页
1877年12月3日,也就是清光绪丁丑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出生在盐官镇双仁巷内的王氏旧宅。同上第2页
王国维就这样做了王氏宗谱上的最后一代隶属于封建“书香之家”的“寒儒”。而临终竟被早已退位了的“末代皇帝”“谥”了个与其远祖“忠壮”遥相呼应的“忠悫”。同上第4页
读书固然成了少年王国维的生活“主课”,但除此之外,还有游戏,在王国维看来,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同上第11页
王国维7岁入邻塾读书。当乃誉公从溧阳弃职回家时,他已随塾师潘绶昌(紫贵)读了四年私塾。所谓“诗文时艺,早洛洛成诵”。由于全家搬迁,他便遵父命,改换私塾。塾师是陈寿田,是同邑的一位庠生,又是出生海宁的李善兰德学生,曾就读于北京总理衙门同文馆。从王乃誉的日记中可以知道,那时入塾读的,无非就是《三字经》、《神童诗》、《幼学琼林》之类,然后攻“制艺”,即学做“八股文”,以适应科举的需要。自改随陈先生读书以后,又规定“月必课骈散文、古今体诗若干首”,这要算是王国维攻究诗文的起点。从11岁起,王国维实际上在同时受两方面的教育“白天的塾师之教与晚上的父教”。同上第12页
王国维从16岁起,所沉醉的“奇书”是《史记》,其后《汉书》、《三国志》。少年王国维虽体弱而忧郁,但绝非“死读书”的“书呆”,而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感情,多方面的兴趣,显示了他是一位见解独特、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的近代型的人才。第16页
1892年,即王国维16岁的这一年,他参加了“岁试”,以第21名考入“州学”,由此脱去“童生”的帽子,取得了可以充任塾师的秀才资格。第18页
对于王国维来说,如东文学社乃是他一生学业的真正发端。由于入东文学社,使他掌握了“兼通世界学术”的工具——外语(主要是英、日文);同样,由于入东文学社,使他从日本教员藤田丰八、田冈岭云等那里,开始接触“西洋学术”(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文学),并进而成为沟通他与日洋学者之交往的契机;而他与罗振玉“由师友而姻娅,交谊数十年如一日”的“金石之交”,则完全起始于东文学社的交结。第29页
《咏史二十首》显示了王国维在史学方面的极为渊博的学识,以及对思想文化史,乃至考古发掘等方面的见解,都达到了具有同时代的少数杰出学人才有可能跻及的水平。第36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