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450字。内容相当全面,单元知识解析提纲挈领;课文内容解读详细,含感悟课标新理念、研习教材重难点、开拓学习新视野等内容。集知识学习、教材精华,课文拓展于一身,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顾庄初级中学 赵俊
www.ht88.com友情提供
www.ht88.com原创独家发布,只限个人教学使用,谢绝其他网站转载或用作任何商业目的。
单元知识赏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课文为我们掀开了民俗文化的红盖头。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其中蕴含着人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探索和认知,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们将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去赵庄看社戏,感受湘西人民端午日赛龙舟的热烈气氛,回味几十年前京郊运河父老乡亲们过年的喜庆情景,几首中秋咏月诗词更是勾起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不仅要感受名家们用妙趣横生的笔触再现民俗风情、传递美好情感的魅力,更要结合社会调查和拓展阅读,走进民俗文化的深处,了解本地、本民族,乃至其他民族和世界各国的风情,你就会对民俗文化有更深的感受。
单元课标要求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10.社戏
狄更斯钓鱼
一天,狄更斯坐在湖边专心致志地钓鱼。
一位先生走过来:“钓到几条了,先生?”
“今天运气不好,一条也没钓到。昨天这时候已经钓到两条大鱼了。” 狄更斯盯着湖面回答说。
“噢,是吗!您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不知道,先生。” 狄更斯回过头,看着来人,心头涌出一种不妙的预感。
“我是这一带生态平衡的管理者。”说着,从皮包中掏出票据,要罚款。
“哦,原来如此。您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狄更斯反问道。
“不知道。”
“我是专门虚构故事的。”
Œ 感悟课标新理念
语言知识积累
【音形积累】
【字词】
1、难读字词。
家眷(juàn) 桕(jiù)树 凫(fú)水 撺掇(cuān duo)
撮(cuō)着 不惮(dàn) 潺潺(chan) 棹(zhào)船
2、多音字。
háng(行辈) xǐng(归省) xiàng(旺相)
行 省 相
xíng(航行) shěng(省力) xiāng(相互)
lè (乐土) bǎi(柏树) hōng(哄动)
乐 柏 哄
yuè(音乐) bó (柏林) hǒng(哄骗)
3、形近字。
钩 gōu (钩子) 膊 bo(胳膊) 桨 jiǎng (船桨)
钓 diòo(钓鱼) 搏 bó (搏斗) 浆 jiāng (豆浆)
4、近义词辨析。
(1) 忽然 突然
这两个词都是副词, 都表示变化迅速、出乎意料的意思。但“忽然”语意较轻,“突然”强调突如其来。
(2) 皎洁 洁白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 都含有白而洁净的意思。但“洁白”指洁白而明亮,多用来形容发光的东西,如:皎洁的月光。“洁白”指干净纯白,没有其他颜色污染,意思较单纯,应用范围比“皎洁”广泛。如:洁白的羽毛;洁白的云彩等等。
5、词语释义。
不惮:不害怕。
宽慰:宽解安慰。
怠慢:本文指冷漠,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诚然:文中是实在的意思。
踊跃:跳跃。
惹眼:显眼,引人注目。
扫兴: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情绪低落。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喝采:即喝彩,大声叫好。
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文中取后义。
纠葛: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
中吃:好吃。中,适于、合于。
教材文体感知
【品思题目】
张代敏在《<社戏>里的“社戏”》中说:“‘社戏’里的‘社’原指土地神……‘社’又是古代划分地区的一个小单位。每个社有社庙——土地庙。庙里供着土地神,按规定,春秋两季要祭社,即祭土地神.祭社的日子叫‘社日’……春祭谓‘春社’,是祈农之祭,秋祭谓‘秋社’,此时农家收获已毕,立社设祭,是为了酬报土神。后来发展为以演戏来祭社。这时演的戏便叫‘社戏’,因为每年要演,亦叫‘年规戏’。”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人的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1926年间,又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摘自鲁迅《集外集拾遗 英语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它们也许要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摘自鲁迅《朝花夕拾 小引》)
研习教材重难点
语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