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50个字。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宋集中学 孙红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事实论证的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1、2、3
学习难点:目标1
预习导学:
1、 字形字音
汲取 锲而不舍 zi zi 不倦
持之以héng gōng 喜 根深di 固
2、本文是篇议论文,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3、文章告诉我们哪些道理?给你哪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先来看一段小品,不过出题的不是我,而是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答题的是他的老搭档范伟。范伟答错了吗?
小品《卖车》片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师(微笑):你们说,范伟答错了吗?生(齐声):没答错。
师: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
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师: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也正如诗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
二、合作探究
1、不看课文回答:文章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为什么选这一个?
2、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是,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种”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那它有什么害处呢?(就会止步不前)
3、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4、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第二个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讨论后与书上对照)
(①有渊博的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5、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