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作文升格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4 13:38: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70字。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作文升格指导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追寻真实
如叔本华所言,我们眼中的,永远是作为意志与表象所存在的世界,像穆勒·莱尔错觉一样,认为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长短不一。我们早已习惯只用肉眼看见被主观意志扭曲的世界,只看见世界的表现。
因此,我们被混沌包裹着,生活在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里,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但,总有一些高贵的心灵,意欲追寻真实——追寻真实的思想,真实的科学,真实的生命。
追寻真实。因而李贽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书写下《焚书》《藏书》,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不应以孔子之言为真理。是的,正如鲁迅所言,他不是不信儒学,恰恰是太信儒学了。为了追尊真实的儒学,他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
追寻真实。因而布鲁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依然有勇气疾呼“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依然有勇气在严刑拷打他的神职人员面前永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为了追寻真实的科学,他甘愿被烈火吞噬身躯,让涅槃的灵魂证实真理的尊严。
追寻真实。因而海子在梦与现实的裂痛之中,以鲜血浇灌铁轨,用骨骼刺穿土地,追寻他用诗的眼睛所看见的真实。为了追寻真实的生命,他甘愿卧在铁轨之上,任硕大的车轮碾压而过,血液喷薄,犹如炽烈的红太阳。
在肉眼所见的假象背后,他们追寻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真实——他们都是如此高贵而痛苦的灵魂啊,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追寻真实。
永恒的他们,引领我们飞升。
永远不要只用肉眼去看世界,用思想的眼睛,用科学的眼睛,用诗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吧。
如此,你方能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如此,你方能将真理放于手心。
如此,你方能重拾生命最本初的感动。
如此,你方能如那些高贵的灵魂一般,追寻真实。
【评分】23+24+9=56
【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议论性散文。文章开篇将叔本华的名言反其意而用之,先声夺人,定下总纲。然后分别从科学、思想、诗的角度地阐述了作者对真实的认识与追寻,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而完整。不足之处是对错觉阐释不够,且以海子为例不太妥当。                            
【升格点拨】升格目标:59—60分
建议作如下修改:1.三、四、五段开头分别改为:摒弃错觉,我们追寻真实的思想;摒弃错觉,我们追寻真实的科学;摒弃错觉,我们追寻真实的人性。2.将海子一例换成沈从文。将第五段相关文字修改为:因而沈从文在梦与现实的裂痛之中,以热情浇灌梦想,以灵魂俯视大地,追寻他用诗的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为了追寻真实的人性,他甘愿以乡下人自居,为麻木虚伪的城市人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充满原始活力的边城画卷。
眼见未必真
古语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谬勒·莱尔错觉”却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眼见未必真。
眼见未必真,要探究全程。孔子让子路煮饭,进厨房的一刻却看见子路正捧着饭碗吃饭,便因此断定子路偷吃。事后经过了解,原来是饭上沾了灰尘,子路不愿浪费,便想将沾了灰尘的饭悄悄的吃掉。孔子看见的一幕是偷吃,但事实却是节俭,一好一坏相差甚远。可见,眼见未必真,眼睛看到的只有一幕、一个画面,如果只凭这些便做出子路偷吃的判断而忽略了前因后果,就太草率了。所以,眼见未必真,要探究全程。
眼见未必真,要用心去感受。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