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玉祁中学 宋小兰
【教材分析】
内容:这课《诗五首》,俱是见景抒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其中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
诗歌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作者由个人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唱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强音,即使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表现了诗人的伟大胸怀和理想。
重点:①朗读训练。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
②体味诗歌的内涵,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语言,理解诗中词句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②通过反复吟咏、联想,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诗中的意境。
③联系当时现实及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与凝练。
【学生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九十年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
学生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一学过了杜甫的《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本诗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在逐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熏陶。
【教学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