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3670字。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试卷 总 分核分人 语文(100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代白话长篇小说。
2.曹禺的成名作、代表作是 。
3.在中国文学史上,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 ﹑苏辙并称“三苏”。
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蜀相》中的“蜀相”是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6.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 得分评卷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
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蛛丝马迹 忧心仲仲 息息相关 孜孜不倦
B.招摇过市 面面相觑 如火如荼 独占鳌头
C.赫赫有名 反复无长 变幻莫测 悬崖峭壁
D.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谈虎色变 探本朔源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B.3月20日,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遭到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
C.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D.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9.与“沛公欲王关中”中“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B.三日不还,则立太子为王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矣 D.若据而有之,则帝王之资也
10.按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先后次序来安排的说明顺序属于 (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11.下列句中“之”是动词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