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50字。
10、项链(教案)
普宁华侨中学 秦淑珠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
2.品味欧享利式的结尾,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及精巧的艺术构思。
3.注意辩析虚荣和过度的虚荣,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
4.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系。
5.知道学生根据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
2.品味欧享利式的结尾,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及精巧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1.探讨人物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
2.全面、客观地评价玛蒂尔德
课前准备:
一边读边点评人物形象,写在课文旁白处;并对其中一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叙析评三结合。另:预习时鼓励学生质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品读课文,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结构
3. 重点分析小说出乎意料而以为无穷结局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诗导入新课: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明·伦文叙题苏东坡百鸟归巢图)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清·无名氏《冰雪诗》)
说明: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这种大逆转类似于欧·享利式的结局,它们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发生变化。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断送一生。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法国小资产阶级的小人物的命运。这个悲剧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2.介绍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