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20字。项链(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2、赏析结构艺术。
教学设想:
1、 结合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分析主题,体会路瓦栽夫人的形象特点。
2、 在此基础上讨论、归纳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 综合运用导读、体问、讨论等方法,根据鉴赏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读课文,分析情节特点。
2、 抓住“失项链”这一关键情节,作“借项链”“赔项链”的篇章内部的对比阅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路瓦栽夫人贪图一时欢乐,换来十年辛酸的悲剧根源。
3、 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结合背景,根据情节续写下去,设计路瓦栽夫人还会如何的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小说情节结构,探究作品内涵。
一、故事导入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个流浪汉叫苏比,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对于他来讲,监狱也许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难所,于是苏比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坐牢的资格,他先后偷过东西、打过人、打碎过商店橱窗的玻璃、调戏过妇女、在街上大吵大闹,但每次各个都不能如愿被抓。无奈之下,他来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铁栏杆上,静静地聆听着教堂里传来的《圣经》悠扬的声音,他幡然醒悟,决定重新做人,这时……两个警察却以妨碍治安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
这个结局大家想到了吗? 想被抓总是不被抓,想改过自新却反而被投进监狱,真是出乎意料,但这却又是合乎情理的。我们把这种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写作手法,称之为欧亨利手法。
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或提问导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他们虽然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写短篇小说。比如,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欧亨利除了300多个短篇外,也还有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
二、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罗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福楼拜的学生。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爆发,他被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