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朱自清之《荷塘月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2/26 19:26: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70字。                                                                                                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
   ——朱自清之《荷塘月色》
湖南省桃源县第二中学 董成亮
 电话:0736-6822130  邮编:415722   E-mail: dcl1953@126.com
深层结构分析的关键是把握作品的内容关系,这就决定了深层结构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因为所谓深层结构就是内容关系,而内容关系当然是作品本身所固有的。深层结构分析又是一种文体分析,因为一定的文本当属一定的文体,而文章体裁与内容形式密切相关。例如小说这种文体,一般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 分析时就得注意环境构成与事件推演;诗歌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意象的选用与意境的营造,分析时就得注意意象的组合以及取象表意的具体过程。不过这种分析与一般结构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内在的逻辑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其人物关系呈现出以酒为核心的轴心式结构,显示出作者构思的匠心以及孔乙己多余人的地位;而成螺旋式下坠的命运曲线,则揭示出典型的主客背反的悲剧过程。(见拙作《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4年第一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内容要素成梯形结构,显示出词作豪放与旷达的统一状态;而取象表意的螺旋式上升,则反映了词人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辩证思维过程,以及由此达到的人生境界。(见拙作《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获个性化教学课题湖南省论文评选2006年度壹等奖)
本文主要谈散文的深层结构分析。散文这种文体,有所谓“形散神联”之说。那么,“神”是如何联系,“形”又是如何散开,它们的内在逻辑怎样,就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了。
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对文本有个基本的把握。
从文本看,作者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产生了要去“日日走过的荷塘”寻找“另一番样子”的念头。之后他来到那条幽僻的小路,“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身心渐入静境,有了“自由”的感觉。于是,他开始“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了。从描写的充分细腻与传神来看,他的这种“受用”是十分投入的,是一种典型的审美欣赏。在此基础上,他联想到了古诗中描绘的采莲情景:梁元帝《采莲赋》中的热闹欢娱与《西洲曲》里的幽独情深。
文章主要写一次赏景活动。它绘景写境,依次向我们展现了四种境界:幽僻之境、静美之境、和乐之境、幽独之境。
就体现散文的特点而言,“形散”表现在境界的多样以及取材时时空跨度的广远,“神联”表现在它们同属一次审美活动,同样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下面具体分析。
先看四种境界。
第一境,幽僻之境。写沿着荷塘的小路。树木的蓊郁阴森构成了它的“幽”,“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构成了它的“僻”。时值淡月朦胧,更添幽意;或许还有几声蝉鸣,则蝉鸣境更幽,而小路的曲折就是曲径通幽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