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460字。
2008江苏高考语文最新信息通报会纪要
会议主题:2008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最新变化、试卷结构、新课程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会议时间:2008年3月1日—3月2日
会议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怡芳报告厅
组织单位:江苏新课程考试研究中心与南京昕之翔文化教育发展公司
会议纪要
1、2008年3月2日上午
吴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高考命题组组长):关于《2008语文考试说明》的最新信息和试卷结构的细节变化
一、新课程标准内容在试卷上的体现
试卷上的的选考和必考与教材的选修和必修不接轨。
08高考相对于以前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是对过去语文的承接与发展。
阅读是基础,作文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提高,但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太差,因之与高考挂钩较强,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试卷的结构性改革最明显。教材的选修课本较多,而和高考想挂钩的选修内容不多,可以学的较少。所以高考不可能考课本内容,而是侧重能力的培养。
今年的考试大纲放了标点,是为了体现语文的完备,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不设计单独的考题。
二、08江苏高考说明与国家的大纲有很大不同
必考与选考的变化是最大的不同。江苏必考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有简答、表述和探究能力的要求,而国家的必考是论述类,只有三道选择题,能力要求明显降低;江苏选做内容是论述类和实用类,要求较低,只考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国家的选做内容是文学类和实用类,这样公平性较难把握。归纳起来,江苏和国家的大纲比较起来有这样的优势:
江苏的符合语文实际,重视文学文本的教学;
选考(国家)两篇文章很难均衡;
国家的必考的论述类太容易,只三条选择题,沿用老思路,原来即是科技文。
三、试卷结构
试卷一开始便是现代文,且4题中有一道探究,这样较难。题目的安排应该是由易到难。这里可以把海南、广东和山东的试卷作为08高考的参照系。
海南卷,一开始现代文三条选择题较容易;
山东卷,一开始语知三题,结构基本是以前的样子,选择题都在一卷;
广东卷,一开始语知三题,然后依次为文言文,古诗,名句,必考,选考,语用,作文
所以,江苏今年的试卷结构准备作如下安排:
语言文字应用,分选择题和语用题,这两者可分开放,也可放在一块儿,这主要由技术决定,看主客观题到时候是否要分在一卷和二卷。
古代诗文阅读,分古文、古诗和名句
必考现代文
选考现代文
作文 加试
四、对考试说明的解读
1、必考现代为20分,文学类文本四种,但选材只可能是小说和散文,吴锦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或者小说或者散文”,在说到诗歌不可能选是插说了“高考语文的均分96分左右较为合理,要有区分度,最高不能超过104分的均分”这样的话。
以前的选材特点是,散文多,小说少。散文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多,平实描写生活的少。江苏思念的情况是:04年的有一定的象征性,05不谈,06年的有一定象征,07年的是平实类的。
必考现代文的三个要求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其中前面两个过去就有了,“探究”是今年提出的。对它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神秘,因为这种题型自身也有一个探究的过程。
07年的探究题《林冲见差拨》的第四题,评卷要求是“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不要面面俱到”;实用文《叶圣陶在四川》的探究题其实就是信息筛选题。
广东的《泥泞》第四题也可以认为是探究题。
山东的《灯火的温情》也有题可以归为探究题。
江苏06《烟雨牛鹭图》评价作者的思想倾向及其你对他的看法,也可以看作是探究,
探究是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考试院会设计出几种可能的答案,考生的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但像探究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形象,说父亲攀爬围栏是错的,违反交通规则,应走天桥,这样的探究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理解父亲的形象意义。
07年江苏《麦天》,理解“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中的“鲜亮”和“滋味”,带有一点探究的性质,这是作为08的过渡,是命题人的意图。答题时,考生流于词语表面的意思,没有涉及到本质。 “探究”对以上内容有所延生。有分析、理解、信息筛选和评价这样几种情况。
2、关于古代诗文阅读
要求是浅易的文言文,记叙类容易浅显,特别是人物传记类。三道选择题,4个方向: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但题目只涉及其中的三个方向。
实词和虚词,以实词为主,尤其是跟现代汉语相区别的词语。虚词今年应该是十五个。实词比虚词更重要,虚词随即安排,不出题目的话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