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30个字。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仅仅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即“授之以渔”而不仅“授之以鱼”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 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1.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对学习效果的大小影响很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时,便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等爱国乐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踊跃的搜集了许多爱国诗篇、爱国歌曲,学习兴趣极为高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便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以上两点,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
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