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9 7:54: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70个字。
二七  十六字令三首
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  张文慧
教学目标
1、  了解十六字令词牌的格式特点,在诵读中体会长短句的节奏之美。
2、  感受作者笔下群山巍峨的气势和诗人借山抒发的万丈豪情。
说明:毛泽东这首《十六字令三首》是一首典型和正面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毛泽东以雄伟简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形象,每一首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的画面,奇情壮采,词约义丰。在教学中要突出诵读教学,让学生体会长短句的节奏变化,体会语言的简洁与形象。这三首小令写于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年长征期间。红军长征,翻越了数不清的高山峻岭。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仅随红一军团行进的毛泽东,就先后翻越了二十多座主要的大山。诗人毛泽东以山为题材的居多,大约有三分之二。它写的不是某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云贵高原的高山,气势磅礴,意象峥嵘。山的形象在毛泽东诗词中占着突出的地位。而突出中之最突出者,是这三首《十六字令》。所以解读毛泽东的写山的《十六字令》,要引导学生领悟山的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山,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字典里,是艰难险阻的象征。征服高山就意味着战胜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词作赏析教学中注意渗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握朗读的节奏。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所刻画的巍峨磅礴的高山形象。
2、   难点: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介绍,解读作者赋予山的形象意义和借山抒发的英雄豪情。
说明:对于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词的学习,要抓住诵读这一教学环节,在读中,体会长短句相间的语言特点,感受音韵、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与格律诗不一样的语言特色。然后更进一步,解读形式下的内容。本文可界定为托物言志,山自不语,人却多情。唯有让学生了解诗人毛泽东写作时的背景,才能更好地体会他在山的形象上所寄寓的英雄豪情。这是深化理解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1、  出示毛泽东的历史图片。
2、出示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作品图片。
导入语: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是新中国建立者。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旦进入到创作的时候,他跟主席身份、领袖身份、党的领导人的身份和他身上的重担分开了,他就变成了一个诗人,他写《十六字令•山》也是比较典型的。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天险,是艰难险阻,但他对山的雄伟、险峻、奇妙,完全是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它,而且写得十分大气磅礴。我们知道,由于十六字令形式过于短小,只有16个字,常常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没开头就结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