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9 16:07:0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010字。  
六国论
作者  苏洵
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 后称“辽”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西夏(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沿用妥协政策, 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
3.能背诵全文,并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对比论证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 
德育目标
认识作者运用讽谏的方法反对宋王朝屈服于外侮的妥协政策──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
教学重点 
本文的论证结构──抓关键问题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对比和逐层论证。 
教学难点
本文借古讽今所表现的思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作者、朗读、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的《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历史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年,北宋策论大师苏洵注目这个历史课题了,于是有《六国论》出。解题: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因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战国七雄地图(见课本)论,文体,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史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篇不贬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它不足600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